假期姑且总结一下……
复习提纲
1.1 导论
新药研发的流程
确定药物作用的靶点、确定与靶点作用的先导化合物、优化先导化合物、筛选最佳分子、广泛的动物实验→确定药效和副作用、临床实验→测试药物对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
每个阶段处理的问题、特点等
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(CADD)的意义
理论思维形象化,强有力且方便直观的手段
节省新药开发工作的人力、物力、财力
加快研制新药的速度
提高了药物设计的成功率
进行合理的药物设计,避免了盲目性
价值
应用领域
先导化合物
概念 :具有独特结构且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结构
来源 :天然提取、药理筛选、利用已有药物作为新药的基础、生理和病理机制设计
优化方法 :等电子排布体替换、前药设计、软药设计、定量构效关系研究等
1.2 药物设计方法和理念
药物设计方法的分类,依据(直接药物设计/间接药物设计)
直接药物设计:针对受体生物大分子设计→从头药物设计(碎片连接法+碎片生长法)、分子对接
间接药物设计:针对先导化合物(配体)进行设计→QSAR(定量构效方法)、药效团模型
1.3 最优化方法
3.1 最优化方法的目标
在一组限制性条件下寻找目标函数的极大值或极小值
3.2 数值最优化方法的分类
最陡下降法(以垂直于平面的方向下降)、共轭梯度法、牛顿法(不适用于大体系)
应用:计算能量最小化
3.3 非数值最优化方法的原理,应用
3.3.1 遗传算法→确定优势构象、QSAR、Docking
仿照遗传学的基本规律,对数据进行一定比例的变异和重组
3.3.2 模拟退火→确定三维结构、Docking
3.3.3 神经网络方法→能量极小值确定、QSAR
1.4 药物靶标发现和药物信息学资源
药物靶标的定义
生理条件下物质代谢或信号通路的关键组成部分;
直接参与细胞内特定大分子、小分子的活性作用或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的功能因子。
特点
1.对影响致病机理的物质代谢或信号通路中起决定作用
2.尽量处于信号通路的下游或物质的生成阶段
3.对尽量不影响或对其他信号/代谢通路影响不大
发现途径
从已知数据角度1.已知相关蛋白或基因具有靶向效果,从作用功能角度推断其作为药物靶标的可能性
2.通过已知的药物作用方式和靶标特征,分析其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结构,通过模式匹配推断候选基因或蛋白是否能作为药物靶标
从分析手段角度
1.通过基因序列选定潜在的靶标基因
2.通过观察蛋白表达值随疾病进程的变化情况选定潜在靶标
3.分析蛋白序列判断是否有靶向位点
4.基于分子对接寻找候选配体
5.验证靶标的有效性
分子力学和量子力学
5.1 分子力学的研究范畴和尺度
研究各种场能、键能
传统力场:AMBER、CHARMm、CVFF、MMX
第二力场:CVFF、COMPASS、MMFF94
蛋白质→AMBER CHARMm
核酸→AMBER CHARMm
小分子-蛋白质→CHARMm、MMFF94
高分子→COMPASS
5.2 量子力学的研究范畴和尺度
原子、杂化、分子轨道
5.3 二者的异同
都可以计算药物的活性,从微观特征角度描述宏观性质
分子力学的研究尺度是分子,依据是牛顿力学;量子力学的研究尺度是电子运动,依据是薛定谔方程。
##1.5 分子模拟
7.1 概念
在分子模型的基础上用计算机做实验,模拟微观粒子的运动计算其宏观性质。
应用范畴
电子→量子力学、分子→分子动力学+蒙特卡洛、颗粒、流体
7.2 两种主要的方法之间的异同,MD/MC
MD(分子动力学):通过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解牛顿运动方程
→探究的是分子运动情况,与时间有关,但无法模拟缓慢过程
MC(蒙特卡洛):通过大量的随机实验,得到事件出现的频率或随机变量的统计平均作为问题的解→系综平均,与时间无关
相同:都属于分子模拟的方法
7.3 势函数的概念
原子对多原子分子的势能与力常数的表达式
分类
小分子:LJ、Yukuwa
蛋白、核酸等:Amber、CHARMm、Compass
组成部分
键弯折能、键伸缩能、二面角扭转能
7.4 其他重要的概念
周期性边界 :当某个粒子从边界中出去,就会有另一个粒子从对称的位置进来→保证边界不会影响体系守恒
最小影像转化原理 :中心元胞内的某个粒子只与这个元胞内其他n-1个粒子或他们的最近邻影像作用
截断势能 :仅考虑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分子间相互作用,即截断距离
径向分布函数 :距离一个分子r处出现另一个分子的概率密度
系综: 在一定的宏观条件下,结构和性质完全相同的,处于各种运动状态下的独立体系的集合。
引入的意义
7.5 随机数的特点
随机性(相互无关)、长周期性(无重复)、均匀分布(序列均匀无偏)、有效性(模拟结果可靠)
分子动力学:参数设置、初始化、能量优化(去除原子重叠、扭曲的键角键长)、平衡、数据产出
1.6 溶剂模型
常见的溶剂模型类型
显示溶剂模型:水分子模型TIP3P、SPC、SPC/E、BF、TIP4P、ST2
连续溶剂模型:表面加和模型、泊松-波耳兹曼、GB/SA、极化的连续介质、模型多极矩展开模型、SMx
分类,
溶剂效应的概念
考虑溶剂效应的意义
1.溶剂影响有机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,比如蛋白质、DNA和RNA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与其他分子之
间的相互作用。
2.受静电相互作用影响,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能产生极化作用。
3.受非静电相互作用影响,空穴能和范德华相互作用以及自由能变化同样会导致溶剂影响溶剂。
##1.7 自由能计算
** ** 6.1 意义
6.2 方法分类,原理,优缺点
1.7 虚拟筛选
什么是虚拟筛选?
在实际的生物活性筛选之前,通过计算机模拟靶标和配体的相互作用,计算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大小,从而筛选出亲和力较大的配体,降低实际筛选的规模,提高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效率。
分类:
(1)直接筛选
基于靶点结构-分子对接
基本流程是:(a)获得受体大分子的结构,处理后建立模型->加氢,加电荷,带电残基质子化(b)建立小分子数据库(c)小分子对接到靶点上,计算打分函数(d)获得的高分小分子,通过ADMET(吸收,分配,代谢,排泄,毒理学)分析进一步筛选
(2)间接筛选
基于配体间相似性-药效团
主要方法,技术
1. QSAR
1.1 原理,重要的参数,概念
1.2 **技术路线**
1.3 **主要的软件,操作流程** 等
1.3 应用范畴
2. 药效团模型
2.1 **原理** ,重要的参数,概念
2.2 **技术路线** ,操作注意事项
2.3 应用范畴
3.** 分子对接**
3.1 **原理**
3.2 **方法分类,依据**
3.3 **技术路线** 等
4. 生物电子等排、拼合原理
4.1 概念
4.2 应用
4.3 概念、原理、类型、目标
- 前药、软药、Me Too药物